市面上常見的塑膠包裝與容器上,總會看到三角形的標誌寫著1~7的號碼,其實是與環保相關的「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」,而我們可以從上方的這些數字得知「塑膠」的身世背景,例如數字1~6代表6種不同材質的塑膠,而其他材質則歸在7號,所以我們只要掌握這些數字,就能速「塑」找出適合的盛裝溫度及相關特性如耐酸、鹼性。
其實只要掌握以下「選購」及「使用」的原則就足夠!
.選購原則:
(1)挑選有完整標示的塑膠容器,掌握材質及特性。
(2)依用途選擇尺寸大小與材質(如PC材質不適合盛裝鹼性食品)。
(3)確認塑膠的耐溫範圍。(如PP材質可以微波、耐高溫;而PET、PE、PS材質也可用於微波,但因較不耐熱,需注
意加熱溫度)。
(4)選用可重複使用的包材,減少浪費。
(5)挑選與塑膠本色接近的包材。
.使用原則:
(1)使用前務必確認塑膠材質、耐熱溫度,以及耐油性。
(2)依據標示上提到的用途、用法正確使用。
(3)不耐熱者避免盛裝過於高溫的食品。
(4)若出現刮痕、變色、缺口、破裂就須立即更換。
塑膠通常具有一定耐熱性,而高強度熱源如微波、直火或電鍋等,都非常不適合塑膠。當我們在包裹、盛裝食物時,可以等到食物放涼再來包裝,並避免盛裝高油脂或酸鹼值差異過大的食品,讓塑膠的保護效果不受影響。
另外,當塑膠容器使用了一段時間,受到環境的光照和溫濕度變化影響,可能出現老化現象而變黃、變霧、變得脆弱。當我們注意到這種情況時,最好停止使用它們,以確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質。
最後,關於塑膠的清潔及殺菌,需留意避免使用高溫或紫外線曝曬。這些方法可能會損害塑膠而縮短它的壽命。最好使用溫和的清潔劑和海綿來清洗,能防止塑膠刮傷,讓它們保持好的狀態。總而言之,聰明選擇安全的塑膠包材及適當使用,讓塑膠在發揮強大功能同時,讓我們吃得方便又安心。
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避免使用一次性包材。家中常常用到的「便當盒」和「保鮮盒」成了不可或缺的容器,不論是保存新鮮食材或是隔日的午餐,它們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但你是否曾注意過這些裝著食品的容器是什麼材質?盒子裡是否有歲月留下的刮痕?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包材吧!
一般來說,我們常見的包裝材料就是塑膠了!這種高分子材質具有密封和保存食物的功能,而且能防止食物受到外界汙染。但是,塑膠的使用其實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的風險。例如,在與食物接觸的過程中,不同種類的塑膠可能會吸收食物的風味,降低食品的品質。另外,如果使用不當,有害化學物質可能會溶出,導致食品安全的問題。所以,在使用塑膠包裝時,我們需要格外小心,確保食物的品質和安全。